九游app怎么看自己账号多少
九游app怎么看自己账号多少
你的位置:九游app怎么看自己账号多少 > 新闻动态 > 阿拉法特的错误,造就了巴勒斯坦的苦难,中国数十年前曾劝告未果

阿拉法特的错误,造就了巴勒斯坦的苦难,中国数十年前曾劝告未果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0:50    点击次数:64

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请知悉。

1948年,19岁的阿拉法特当着同学老师们的面焚毁课本,离开学校,随即加入保卫巴勒斯坦的“中东战争”,开启了长达五十七年的革命人生。

1959年,30岁的阿拉法特,建立“法塔赫”组织,逐渐成长为巴基斯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。1994年,凭借跟以色列总理拉宾签订的《奥斯陆协议》,成为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。

2004年,阿拉法特病逝于巴黎,享年75岁。

一些巴勒斯坦民众视其为民族领袖,指引革命斗争的灯塔,也有人认为正是他的错误,造就了巴勒斯坦的苦难,若之前听“中国劝告”,或许结局更好。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

磨难中走来的斗士

1929年,阿拉法特出生在巴勒斯坦宗教圣地耶路撒冷的一个穆斯林家庭。

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归英国殖民管辖,因此,在阿拉法特幼小的心里,就埋下了抗争帝国殖民的压迫种子。

在阿拉法特童年的记忆里,犹太人还是能友好玩耍的伙伴,英国人才是他们共同抗争的敌人。

英帝国的殖民压迫,让阿拉法特从小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,从耶路撒冷,到加沙,再到埃及开罗,一有战火就转移跑路保命,成了小阿拉法特的日常生活。

或许正是在这种艰难困苦中磨练出来的“活命童子功”,也为其日后躲避高达50次的暗杀,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随着时间推移,二战结束后,英国放弃了继续殖民巴勒斯坦地区的行为。

虽然英国殖民者离开了巴勒斯坦,但大量涌入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开启的“建国运动”,瞬间又让这一地区爆发了新的战争冲突。

当时以色列凭借西方列强支持,在战场上占得先机,不仅在巴勒斯坦土地上,建立起了属于犹太人的“以色列国”,并且还不断地蚕食巴基斯坦的土地,甚至一度想控制巴勒斯坦人们心中的“圣地”耶路撒冷。

在这种情形下,1949年,20岁的阿拉法特只能离开加沙,跟随父母逃亡埃及开罗躲避战火。童年还能一起玩耍的犹太人,成了他心中新的最大仇人。

来到开罗后,阿拉法特考上了开罗大学的土木工程系,但从小在战火压迫中成长起来的他,却根本无心学习“建筑专业”,而是一心想着“巴勒斯坦民族救亡运动”。

1952年,阿拉法特当选了埃及和巴勒斯坦,两地区大学生联合会学生主席,随之便创办了《巴勒斯坦之声》,用来宣扬革命主义运动。

四年之后,阿拉法特当着同学和大学老师的面,一把火烧掉了“建筑学课本”,以身作则进入埃及军校,学习军事知识,并倡导年轻人们应该“投笔从戎”,用武装战斗来创立一个暂行的“阿拉伯国家”,改变巴勒斯坦被欺凌的面貌。

阿拉法特的武装革命思潮,有着很强的感染力,也是从那时候起,很多年轻人选择跟随阿拉法特,视其为巴勒斯坦穆斯林“思想导师”。

1959年,经过几年地下武装斗争后,30阿拉法特正式牵头组建“法塔赫”军事武装集团,并陆续策划各种“暗杀,恐怖袭击”,正面战争等,对以色列犹太人的打击活动。

从幼年时期的殖民记忆,到日后颠沛流离的战争环境洗礼,阿拉法特在磨难中,逐渐成长为一名斗士。那么有了“法塔赫”军事武装的阿拉法特,又会经历什么样的命运呢?

错过“良言”,终成遗憾

法塔赫军事武装组织,确实让阿拉法特登上了新的高度,并且对于开展巴基斯坦民族革命运动,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。但阿拉法特把一贯崇尚武力的思维信念,也灌输到了这一组织,通过一切手段来“暗杀,报复,消灭”却也让法塔赫军事组织,逐渐走偏了方向。

根据相关统计,法塔赫组织成立后,各种大大小小的恐怖袭击,暗杀行动不计其数,因此,这一原本属于为巴勒斯坦人们争取利益的武装组织,逐步被人看视为“恐怖组织”。

1964年,以色列悍然入侵了巴基斯坦,阿拉法特带领法塔赫革命武装,以少胜多,击败了以色列主力部队。

在这种情形下,阿拉法特威名大振。并且在那年秋天,阿拉法特主动访问中国,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,并且也见到了毛主席,周总理等人。

当时,周总理曾劝说阿拉法特放弃那些“暗杀”,制造恐怖袭击等,先建立起政治合法,民主的巴勒斯坦共和国,然后在以国家名义,来争取解放斗争胜利。

但很遗憾,面对周总理这等政治智慧极高,且最符合巴勒斯坦人们国家利益的“肺腑良言”,阿拉法特却没当回事。从北京返回巴勒斯坦后,既抛于脑后,并继续开始在全球制造跟犹太人有关的暗杀,袭击活动。

并且在1972年莫尼黑奥运会期间,为了谋杀犹太人运动员,甚至用“自杀式爆炸方式”,袭击了奥运村,制造了震惊世界的“莫尼黑惨案”,造成很多无辜人员伤亡,引发全球对其恐怖袭击的声讨。

1990年,伊拉克爆发战争后,阿拉法特又不顾“正义”与否,直接宣布带领法塔赫武装参战,又一次将巴勒斯坦人们拖入战争泥潭。他常年“穷兵黩武”的战争,恐怖,暗杀行为,渐渐也引发了部分民众,及组织内部高级将领不满,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被誉为法塔赫“二号人物”的阿巴斯。

1994年,在外部压力巨大,内部阿巴斯势力崛起的双重压力下,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签署了著名的《奥斯陆协议》,这份协议不仅没有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战争赢得想象中的利益,反而让以色列获得了不少实惠的政治权益。

不知道当年签署协议时,阿拉法特是否曾想过30年前周总理的劝说,让他先建国,取得政治主动权在谋发展的国家战略,也不知道他是否有过后悔。

2004年,内忧外患中的阿拉法特,因病医治无效在法国死亡。随后,他的遗体被运回巴勒斯坦安葬。

时至今日,阿拉法特那种极端的“民族主义革命”思想,依然被很多人当成信仰。而巴勒斯坦人民,也在这种极端信仰,与探寻合法民族解放思想,二者中不停徘徊迷茫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中国经济网:巴勒斯坦的建国路何以崎岖坎坷

2、凤凰网:阿拉法特的错误,造就了巴勒斯坦的苦难,中国数十年前曾劝告未果

3、百度百科:亚西尔·阿拉法特